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我校召开“985工程”学科建设项目中期检查评估工作总结会议

日期:2011-11-11 点击数: 来源: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985工程”项目建设,推进“985工程”项目建设健康持续发展,提高建设效益,近期,学校组织开展了“985工程”建设项目中期检查评估工作,着重对“985工程”24个学科建设项目进行了检查与评估,探索性开展了学科建设项目绩效评估。11月10日下午,我校在东荣大厦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组织召开了“985工程”学科建设项目中期检查评估工作总结会议。校常务副校长赵继出席会议并讲话。各“985工程”学科建设项目责任小组组长、项目秘书;学科办、科技处、社科处、人事处、财务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招标与采购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徐学纯主持。
    会上,常务副校长赵继就此次中期检查与评估工作的基本情况、评估结果与主要建设成效、存在主要问题与改进希望等四个方面作了总结报告,并对项目建设者和相关部门的支持表示感谢。
    在总结此次检查与评估工作的基本情况时,他谈到,此次学校中期检查评估重点对新一轮“985工程”批准建设的科技创新、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交叉三类24个学科建设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估。绩效评估采取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既考虑项目建设产出成果,也考虑项目建设工作创新性。整个中期检查评估工作分项目自评、部门审核、专家评审、结果处理等四个工作阶段展开。
    在总结到取得的主要建设成效时,他指出,通过中期检查与评估,令人欣喜地看到,在不到两年的建设时间内,各建设项目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在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诸多方面水平不断提升,并产生了一批具有较高显示度的阶段标志性成果。
    ——学科建设方面
     “985工程”学科建设项目中有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排名。各学科的全球排位有较大幅度提升,学科辐射范围不断增加,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显著提高。
    根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2011年10月数据显示,我校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等6个学科(领域)的进入ESI排名,较2009年增幅为50%,这意味着我校这6个学科(领域)已进入全球排名前1%。 
    ——高层次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方面
    高端人才队伍的水平和质量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学术领军人物在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新一轮“985工程”项目建设中,学校依托学科建设项目,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努力造就和引进一批世界领先水平的战略科学家和杰出人才。近两年时间,有7个学科建设项目引进国家“”入选者11名;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新增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新增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6人。
    ——科学研究方面
    科技创新学科建设项目中:物质制备科学项目累计获得科研经费1.6亿多元。杨柏、张俊虎、张皓、崔占臣、沈家骢等承担的“具有微、纳结构特征的聚合物复合光功能材料的合成与构筑”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以于吉红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获得立项。
    汽车与工程装备项目累计获得科研经费2.2亿多元。初亮教授负责的项目成果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2等奖。
    地质资源保障与环境安全项目累计到款科研经费达3.1亿多元,其中,经费额度超过1000万元的项目4个。林君教授承担的“地下水核磁共振探测与波场联合成像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并获“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和中国地质学会2010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在此期间,还建立了教育部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吉林省水资源与水环境2个重点实验室。
    干细胞组织工程与重大疾病防治的转化医学项目中李玉林教授承担的“人毛囊干细胞的获取及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李校堃教授承担的“一类新药重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关键工程技术及应用”研究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工程仿生项目承担的嫦娥三号工程重大专项课题“月壤综合性能模拟系统制备、整备及测试辅助设备研制”顺利通过验收,得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充分肯定。
    重要人兽共患病及动物重大疾病防控项目培育出了世界首例赖氨酸转基因克隆牛。这头克隆牛的诞生,是人类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的世界首例赖氨酸转基因克隆牛,标志着国际克隆技术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另外, 软件与网络新技术及生物计算项目在智能信息处理方面,研发了面向行业的商务智能系统,获得2010年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集成光电子项目开展的“近红外光激发下高阶多光子上转换过程及其强紫外上转换光发射的研究”已申请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待最后一轮评审。生物大分子功能与人类生存健康项目由孔维研究团队联合研制的艾滋病疫苗,2010-2011年度研究顺利,有望获得“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的支持。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项目中:
    东北亚区域合作与长吉图发展战略项目王胜今教授的《朝鲜半岛炮击事件与我国的应对对策》咨询报告被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专家建议》采纳,并被教育部评为201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咨询报告。
    哲学基础理论项目由孙正聿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最终成果《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经专家评审一致评为优秀,并被推荐收入“代表我国现阶段哲学社会科学最高水平”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李长春、刘云山、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孙正聿等颁发证书。
    当代中国法治项目张文显教授所著的《法哲学通论》一书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内第一部法哲学通论著作,2011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2010年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
    中国边疆史地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7项,获得教育部各类项目11项,项目资助经费总额达500余万元。对赤峰市红山区魏家窝铺红山文化早中期的聚落遗址的发掘入围201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初选。
    中国经济预测与国家经济风险管理项目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刘金全教授的研究团队申报的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获得了正式立项。
    最近,田毅鹏教授申报的“当代中国‘单位制度’的形成及变迁研究”,理论法学研究中心黄文艺教授申报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研究”获立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张文显教授、陈秉公教授的书稿入选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张贤明教授获立201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交叉学科建设项目中:中国人口老龄化项目王胜今教授获得第七届中华人口奖,中华人口奖是我国人口领域的最高奖,每三年一届,分设“工作奖”“科学技术奖”和“荣誉奖”三个常设奖项。王胜今教授也是唯一一位高校获得“科学技术奖”的学者。
    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项目以吴振武教授为负责人所承担的新闻出版重大科技工程项目“中华字库”工程的第七包“两汉、吴、魏、晋简牍文字的搜集与整理”获得科研经费1700余万元。“中华字库”工程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大建设项目,2009年被列入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
    工程仿生项目联合15个国家的仿生学领域学者成立了国际仿生工程学会。该学会由吉林大学牵头发起,学会秘书处常设在吉林大学。目前,有包括亚洲、非洲、大洋洲、南/北美洲、欧洲的37个国家和地区的注册会员428人。“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的成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促进国际仿生工程学科领域的发展,大大提升我国在仿生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汽车与工程装备项目组织并主办了2011中国长春国际汽车论坛。参加论坛的嘉宾层次、技术权威性、与会代表规模和学术影响力在国内汽车工程科研领域是空前的,也是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一届汽车专业技术论坛。
    在总结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时,他指出,从总体上看,近两年的项目建设规范有序,取得了较好建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各项目整体发展的均衡性需进一步提高;部分项目研究方向需进一步凝练,找准突破口;学科交叉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部分交叉学科项目建设覆盖面过广,运行和管理效益有待提高;学科综合优势有待充分发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有待创新;各项目建设经费执行进度较慢;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最后,他从八个方面谈到了下一步“985工程”项目建设的改进期望,他指出,一是要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培育新学科生长点;二是要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三是要继续坚持“学科——平台——项目——团队——人才”的一体化建设格局;四是要更加关注后备力量培养;五是要更加关注协同创新;六是要更加积极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七是要做好“985工程”建设与学校“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八是要妥善处理好项目经费的执行进度,提高项目经费使用效益。
    会上,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徐学纯还通报了“985工程”项目执行情况并简要介绍了2012年预算评审的相关情况。与会人员就下一步项目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