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吉林省委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意见》,更好地吸引、凝聚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的高端学术人才,为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吉林省于2014年1月开始组织实施“长白山学者”计划。“长白山学者”计划支持高等学校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汇聚具有国家级高端人才相应学术水平的学科领军人才,是吉林省在高等学校中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
我校积极抓住这一机遇,结合学校学科实际情况,在优势和急需学科进行布局,将哲学等21个学科定为设岗学科,经过国内外公开招聘、个人申报、校内评选,省里组织的通讯评审、现场答辩等环节,现已确定我校2013年度“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人选28人,讲座教授人选7人,上述人选已公布在吉林省教育厅门户网站。
一、面向未来,前瞻布局,确定设岗学科
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学科的水平决定了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特色以及社会知名度。人才队伍是学科建设的主体,对于学科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以实施“长白山学者”计划为契机,将学科建设与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挖掘和储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工作中,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我校结合学科现状,积极组织相关学科开展了“长白山学者”设岗学科申报工作,全校共有32个一级学科申报,全部为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涵盖了我校全部的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校学术与人才领导小组成员、校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成的专家组,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按照“面向未来,前瞻布局”的原则,结合学科各自的设岗理由、申报条件、岗位职责等对我校申报的设岗学科进行了遴选,确定了化学、哲学等21个推荐设岗学科,形成并上报了我校“长白山学者”岗位设置方案,并得到了省教育厅的批复。
二、引育并举,注重质量,严格推荐程序
高层次的人才在学科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汇聚渠道主要有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育。在“长白山学者”的遴选过程中,我校一方面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外部引进,为学科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注重现有人才的挖掘和培育。在遴选过程中,把是否能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作为重要的遴选标准之一。
在“长白山学者”的招聘工作过程中,学校和各设岗学科分别在学术网络等媒介发布了招聘公告,共有65人报名,其中特聘教授44名,讲座教授21名;从人选来源情况看,校内35人,域外6人,境外24人。根据工作安排,我校依托校学术委员会成立了评审专家组,进行了严谨、公正、客观的评议,经专家评审会议评审并排序,确定向省教育厅推荐37人为我校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人选(其中国外引进 4人,省外引进5 人),推荐21人为我校“长白山学者”讲座教授推荐人选(其中国外引进 18人,省外引进 3 人),并按要求在校内进行了公示。
三、服务学科,配套政策,发挥人选作用
高层次人才在学科建设中具有高端引领和内涵驱动作用,围绕高层次人才所形成的优秀学术团队是学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经过省教育厅组织的省外专家通讯评审、省内专家的现场答辩评审,最终确定我校2013年度的特聘教授为28人,讲座教授7人,共计35人。学校依托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在项目的立项、规划和设计上,鼓励各学科围绕各类高层次人才组建建设团队,在经费使用上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各学科为“长白山学者”落实配套政策、保障措施,切实将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长白山学者”人选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我校“长白山学者”选聘教授已全部进入学科项目建设,学校将进一步落实各项手续,签订聘任合同,为高层次人才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长白山学者”计划是高教强省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校汇聚高层次人才、建设高水平学科的一个重要抓手。吉林省将连续三年实施此项计划,我校将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把引育高层次人才与建设高水平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为实现学校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提供人才保障。